爱党报国——滕艳荣
1823 2022-09-26
一个偏远的小村镇,一颗世代相承的医者仁心。夲村,有着这么一个家族,这个家族的数代人都在为了家乡的医疗事业而沥尽心血,他们,救人无数却不为名利之争,他们血脉相承,祖孙数代皆怀着悬壶济世之仁心,他们的沥尽心血,只因,他们是一名医者。
刘客仁大夫,一位年近半百的仁善老者,1962年出生至今的他,曾于1986年时在直宁县卫校中医班学习。此外,他还曾多次前往银川学习王国民教授的授课,到兰州听取王万里教授的讲课,以及在庆阳市前往黄龙教授的课堂听课,数位名师,多次的学习,在家传医道与现代中医教育相互学习应证下,这使得刘大夫对中医学有了十分精深的研究与积淀。
刘大夫的祖上就曾是医道大家,其无都在为着中医医道的发展以及救死扶伤之职责而呕心沥血。曾祖父刘逢凌,祖父刘志诚!曾自著巜眼科百问学》被宁县县志一书所记载,其父刘治坤,更是在山丹县人民医院工作五年,后因家庭问题回到夲村合作医疗站干了四十余年!在一九八一年离开合作医疗站后,自已在夲村开办了中医诊行医看病,为夲村百信防病治病至2009年去世。
作为这个袭承了数代的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刘大夫很早就跟随父亲在本村四处行医,还曾在村中开办了中西医情音诊疗场,为乡邻医治病痛。1986年卫校《中医古典医著》学习,回来后在父亲诊所跟随父亲学习中医诊疗技术,并且在其父的陪同下开始投入诊疗工作中。在本村行医期间,刘大夫就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对每位患者热情接待,待病人如亲人,用心细致的诊断病情,开方用药。中医一道在于不断积累经验,相互学习借鉴,虽有着家传艺术的刘大夫深知不断的学习进修对于中医医术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992年在宁县中医院进修实习跟王邪格、马俊林、习城兴、豆建荣学习深造,回来之后才继续在父亲的诊所诊治乡民。1997年,医术有成的刘客仁在盘克镇开办自己的中医诊所,至今己有二十多年,在此期间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等问题。
和善的待人之道,精深的中医医术,无私的医者仁心,深深感动了广大乡民,老百姓们甚至还为此为刘大夫写了一首赞诗:
数代的相承,厚实的家族文化底蕴,给与了刘大夫坚实的中医基础,不断的学习与进修,使得刘大夫能够与家族医术相印证,走出了自己独到的医道。数代相承的不仅仅只是中医医术,更是一颗炙热的医者仁心!
华人故事网以“讲述华人故事,凝聚华人智慧”为主旨,讲述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人物故事,以让全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认知中国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