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党报国——滕艳荣
1162 2022-09-26
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作的迅速发展,社工机构运营者的年龄结构也变得丰富起来, 90后的社工创业者陆续涌现出来,他们在多数同龄人选择积累财富的年纪里,投身社工事业。
是什么促使他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他们又为社工行业带来了什么?《公益时报》记者采访了的其中几位代表,了解到了他们心中的“社工情结”。
动力源自内心情怀
1994年出生的山东男孩甄建雷,2017年毕业于北京农学院社会工作系,现任北京市通州区心港残障社会服务中心的主任,也是该机构创始人之一。他说自己出生在山东临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经济条件不算好,从小贫苦的生活经历给自己内心留下了很深的印痕,因此相对其他工作,他对“服务于人”的事情更感兴趣。他说:“做社工工作可以让自己去感受、理解他人,并且与大家产生情感上的连结,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精神与物质上的慰藉,我觉得这是门很深的学问。”
甄建雷在上大学前并没有接触过社会工作,是被调剂到社工专业的,但他一直为此感到庆幸。大学四年里,甄建雷专业课成绩一直很突出,也曾多次作为交换生和实习生接触到更大的平台。
2017年毕业前夕,甄建雷叫上两名同学一起,开始在老师的帮助下筹备属于自己的社工机构。毕业几个月后,他们正式成立了北京市通州区心港残障社会服务中心。“因为相比到其他机构打工,我觉得自主创业更能准确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我们机构的服务领域包括残障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三部分,目标与愿景分别是打破社会障碍人士与社会环境的壁垒,实现人与社会的融合,以及让每个人都能享受优质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甄建雷说到。
与甄建雷想法类似的还有 “准90后”北京女孩王新童,1989年出生的她是北京市密云区惠泽华龄社会工作事务所的创始人。王新童出生在京郊山区一个农村家庭,从小身边就有很多农村留守老人,小学时身为少先队大队委的她,每周都要带同学们一起到这些老人家里做志愿者。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对老夫妇,由于儿女常年不在身边,家里环境极差,王新童总带着同学们一起帮他们打扫屋子,拔院里杂草,陪老两口聊天等,这样的习惯一直持续到二老过世。从那时起她就想到,如果拥有更专业的服务能力,是否能带给这些老人更好的帮助呢?
王新童说,由于家里大部分亲戚都是农村的,所以自己非常了解农村老人的生活状态:年纪大了种不了地时就没了经济来源,全指望子女。如果子女收入不高,老年人就只能靠积蓄度日,省吃俭用。每当她想到一个辛苦大半生的长辈不应该有这样的遭遇,心里就会有强烈的冲动去改变这种状况。于是大学阶段她选择了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后创办了自己的服务机构。
当然,除了这些“科班出身”的年轻人,心怀“社工情怀”的青年创业者中也不乏从其他领域“跨界”或“兼营”的人士。例如来自吉林的小伙李文学,本科学习金融专业的他毕业后先是到海外留学,归国后自主创业成立了电商公司,以运营电商孵化和服务平台为主业。三年前他开始涉足社工领域,同时运营起一家社工机构。
李文学告诉记者,申办社工机构,承接社工项目是他很早前就想好要做的事。创业的前几年里除了管理公司外,自己一直都在坚持学习社工知识、了解行情、积累资源等。李文学说,在他看来,一名合格的企业家不仅要会挣钱,还要有社会责任感,懂得回馈。多运营一个社工机构并不会让自己有太多负担,却可以实现更多的社会价值。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讲,社工服务也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趋势。
1991年出生的李文学,自幼就和经商的母亲一起走南闯北,母亲在年纪大了以后回到老家做起了养老产业,这也给了他不少启发。三年前在电商公司走上正轨后,他决心要为家乡地区填补上社会工作领域的空白,向老家当地的政府部门提出意愿,经过数月努力,终于成立了吉林省柳河县的首家社工机构——柳河县鸿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要关注农村留守劳动力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人群。
新思维造就新成就
《公益时报》记者通过采访获悉,这些年轻的创业者们参与社工事业也不仅是凭着一腔热情,他们将很多年轻人的创新思维都用到了工作当中,并带来了不错效果。
例如甄建雷,近几年针对通州区听障人士心理建设方面所开展的线下项目,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甄建雷说,虽然从市区和乡镇都有残联,但他们更多是执行政策,办理残疾证、下发通知、进行无障碍改造等。他认为,很多残疾人士面临的问题是心理层面上的,该领域的支持急需重视起来,而他选择的方式就是通过文化活动来带动他们。
“看似是文化活动,其实是心理上的帮扶,带给他们自信。”甄建雷说,有些听障人士因为自卑不愿走出门与外界接触,尤其农村地区,城市的听障人士大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社交圈,能保持基本正常的生活状态,而农村的听障人士很多除了自己父母外没有任何交际,甚至连手语都不会。为解决这一问题,甄建雷带领团队来到各个乡镇,与管理部门对接,将当地的听障人士组织起来,分成小组开展线下文化活动。
一般先教他们一些简单的手语,鼓励他们表达心声,介绍自己想法和爱好等。等到“破冰”之后,再让他们通过联谊游戏来建立信任,产生更多的感情沟通。甄建雷说,一开始很多听障人士还要家人陪同才敢来,后来开始愿意自己来了,活动的内容也变得愈加丰富,包括文娱晚会、才艺比拼、政策科普等。团队里也有了自己的“骨干”,听障人士们开始自己想创意,参与到组织过程中。
王新童开发的“邻里互助式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更是得到了当地民政系统和村民们的认可。王新童说,自己发现很多农村老年人受传统观念束缚,认为入住养老院意味着子女不孝,不愿意接受,但子女又为了生计长期在外打工无法照他们。于是她通过挖掘培育社区中低龄老年人、妇女等成为志愿者,搭建了邻里互助平台,服务本社区中高龄、空巢、失独老年人,满足老年人精神慰藉、家务助理、慢病管理三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王新童说,这种邻里互助式居家养老的突出优势有两点:一是接受服务的老年人不需要离开家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养老;二是邻居作为老年人所熟悉的面孔能降低老年人的戒备心理。
2016年,王新童所在的北京市密云区惠泽华龄社会工作事务所还成为全市精准救助试点机构,开始尝试为低保低收入人员增能增收;同时组织流动人口走进空巢老年人家中服务,拓宽了志愿者服务队伍,获得了福彩公益金和北京志愿者联合会的项目支持。2018年,开始给老年人建立医疗档案;建立养老驿站,日间照料、送餐服务、剪发服务、家电维修、代买代缴,让更多老年人享受社区照料服务;走进农村为1000余名农村的老年人建立台账,提供邻里互助服务。
经过6年努力,王新童和自己的团队承接了政府购买项目20余个,提供优质服务上万人次,为20余名青年解决了就业。他们的“三社联动”服务项目被北京市民政局评为2017年度“三社联动”服务示范项目,2018年底北京市密云区惠泽华龄社会工作事务所被评为5A级社会组织,2020年度王新童本人还被授予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等荣誉。
甄建雷、王新童、李文学这样年轻的社会工作创业者,为社会工作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活力。他们表示,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同龄者加入,共同肩负起推动社工事业发展的责任。
华人故事网以“讲述华人故事,凝聚华人智慧”为主旨,讲述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人物故事,以让全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认知中国为己任。